近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汽车基础软件生态标委会(AUTOSEMO)组织,东软睿驰牵头联合35家车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行业组织共同推进的《ASF整车服务框架技术规范2.0》正式发布,为汽车软件中间件的标准化探索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同时为AI技术在整车智能化场景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架构与实践支点。

图:东软睿驰首席科学家、NeuSAR 域控基础平台事业部总监李冰在AUTOSEMO 2025 AIOS研讨会上发布《ASF整车服务框架技术规范2.0》
当前,汽车行业正从单点智能迈向以AI为核心驱动的系统智能,软件架构日益向数据驱动、服务协同的方向升级。汽车创新需求与软件规模呈指数级增长,系统复杂性与工程成本持续攀升,对开发效率、平台复用与跨域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驱使软件开发与集成需要统一的基础能力支撑。
ASF(AUTOSEMO Service Framework)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面向行业构建一套兼容开放、灵活可扩展的整车通用服务中间件体系,旨在降低复杂系统的开发门槛,提升整车软件开发效率与生态协同能力,支撑AI等关键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深度落地。
东软睿驰牵头共建,推动行业标准化突破
东软睿驰作为组长单位,全程牵头参与ASF技术规范的立项、调研、组织修订和编制工作,联合广汽、东风、一汽、一汽解放、吉利、零跑、蔚来、小鹏、北汽福田等主流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共同探讨和完善整车服务框架的核心定义与技术路径。

《ASF整车服务框架技术规范2.0》基于整车服务开发视角,构建了面向应用层及SOA架构拓展的中间件框架,提供车辆基础服务、整车通信总线、整车数据处理框架、高效开发框架的定义,为新兴的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原始车内功能交互能力,支持智能应用无缝集成于现有车辆架构之中,助力行业加速实现智能化创新落地与降本增效。
构建AI融合技术底座,支持未来智能汽车生态演进
《ASF整车服务框架技术规范2.0》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和弹性可扩展的高效开发框架,有效支持智能化应用的快速集成与动态部署,实现车端 AI 能力与云端计算的无缝协同,同时原生支持Python开发语言与Web服务框架,大幅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并面向行业开放标准接口,为IoT、人工智能等技术和Android等生态提供友好接入路径,促进跨领域、跨生态的创新协作。

图:ASF整车服务框架为AI应用高效开发提供统一服务接口与系统支撑
该规范不仅满足当前整车软件架构的标准化需求,更着眼于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构建支撑高阶Assisted Driving、舱驾一体、多模态人车交互与多智能体协同等前沿应用的可持续演进技术底座。
从标准到落地,ASF走向产业实用化
ASF整车服务框架不仅在标准层面构建起行业共识,也在整车智能化实践中加速落地应用,与广汽、广本、解放、北汽、奔驰、舍弗勒等多家头部车企及Tier1围绕智能化功能开发、软件架构设计与平台化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展开联合研讨与标准验证,推动在典型场景中的落地转化与价值赋能。
当前,ASF技术规范已率先在广汽星灵架构中实现应用落地,助力构建软硬解耦、车云一体的服务化架构,显著提升整车软件的复用与跨域协同效率,以超高算力协调整车,高效支撑大数据、场景自定义、整车服务化、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的实现,并在广汽昊铂、传祺等多品牌车型中实现量产,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ASF技术规范的持续落地应用,正在推动汽车软件平台向“标准化”、“平台化”转型,在保障整车系统性能与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软件的开发、集成与测试成本,助力车企构建可持续演进的软件能力体系,加快智能化创新的规模化落地。
东软睿驰作为AUTOSEMO的创始会员单位,长期聚焦汽车智能化演进趋势下的软件架构需求,联合成员单位共同推动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与落地,牵头及参与推进《车云一体架构规范》、《汽车SOA 架构设计与软件平台框架》、《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等多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为智能汽车软件平台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东软睿驰将持续携手车企及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建共享、共识共赢,聚焦AIDV时代整车软件架构与关键能力体系,加速推进核心技术融合与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全球汽车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能化加速转型。